真相
黃識軒/特稿
臺灣已逾、超過20年的媒體亂象,不僅頻傳問題、超壞事、爭議事件層出不窮,積非成是的瞎扯毛病等需改進狀況依舊無法停止發生,甚至持續接踵而至,影響國政與人民生活福祉。
先單就全民詬病、糟糕至極的視聽環境現狀來論,相關掌權者推託「無方可解」,實為操弄媒體,藉裝模作樣塑造假面形象,一日復一日的對產業問題避之唯恐不及,就是不願承認錯誤,導致多年陷全民於不義的家庭生活和職場中。
20年前,政府廢了《出版法》;2012年5月20日又裁撤行政院新聞局,改增設文化部並大力推廣文創產業。
結果?感受得到政府很有心,也清楚花了很多新台幣,卻看不到相對應有的成果,顯見這中間的交易過程有問題;事前欠缺縝密評估,事後又不檢討改進,西元2020年、臺灣民國109年與千禧年前,差異不大。
所謂的進步有許多不同的呈現方式,最基本的一種是要透過改變現狀、糾正陋習,有了「很大不同」、甚至變得更好,才可稱之為進步。
若以新成立的組織單位強調處理事實查核任務為例,不僅稱不上進步,還根本就是公然帶頭退步,因該單位在所屬網站上竟然有澄清專區,查核後還要澄清,那還需要查嗎?
虛晃光陰耗費人力與資源,這應該是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懂的基本常識吧;可是我國政府無所作為,讓該單位逾越分際,甚至能將其自稱之查核內容始末以報導型式傳播,成為社群平台「LINE」提供新聞服務內容來源出版方媒體之一。
我國教育部所屬的網站之一「教育百科」,對於「進步」解釋維「逐漸往好的方面進展」;出自其國語辭典簡編本,還提供例句供參:「交通工具的進步,使得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。」
確實,參考外國經驗,臺北捷運網絡成型,就學、上班都變得縮時便捷,只不過這進步憑藉的是西方已開發國家能力,其背後或交易過程中是否合宜?
其實,真相只有經手者清楚,事實永遠就一個,全民埋丹,連你情我願、最低階的交易之道也無法稱之,可見政府該檢討改進的地方,當前仍為數眾多。(責編:蔡昀融、陳盈盈 編審:陳香君、蕭文龍、壞編 後製:美編視覺設計組、影音組)